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休克 > 休克常识 > 看到杨永信的笑容,我简直想把这半年吃的饭

看到杨永信的笑容,我简直想把这半年吃的饭



杨永信声称自己是做网瘾治疗的(后来改成了性格矫治),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他使用的是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这四个字似乎解释了一切,但其实什么也没有解释。

很多家长是在十分绝望的情绪中,决定把孩子送去给杨永信做“治疗”的,因为自己已经不知所措,所以死马当活马医,其实并不在意“电击疗法”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正是这份不在意,把孩子们推向了深渊。

这就是在杨永信的“性格矫治中心”使用的治疗仪,型号是DX-ⅡA,图为年的时候,杨永信在央视的新闻调查节目对柴静得意洋洋地介绍。

DX-ⅡA电休克治疗仪,是一种适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一款抽搐型的治疗仪,在生产的时候就没有得到许可,而且早在16年前就已经停产了,但现在还在杨永信的“性格矫治中心”使用。

用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图为记者体验电击时的感觉,“像被猛烈地扎了一下”,电击强度是3毫安。

据一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爆料,杨永信对外界说的电量,都是1到5毫安,最高不会超过5毫安,但事实上,5毫安只会用在那些“自己勇于承担的孩子”身上。

“5毫安几乎没有感觉,但是不可能5毫安,我亲眼见的都是10到20毫安之间,30、40毫安我都见过。”

图为杨永信在否认。

几个被“治愈”出院的网瘾少年在被问到被电击太阳穴时是什么情形时这样说道:

“就是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

“别的孩子一起按住我。”

“那种感觉说不上来,真的经历过了才知道。”

“如果真要说的话,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如此痛苦,为什么还一定要用“电击疗法”呢?杨永信说:

“必须让他产生一种不舒服的体验才能产生效果,如果没有不舒服的体验,就很难实现这样一个效果”

可是,真的有这个必要么?医院(医院)的医生却说:

“行为矫治中,所谓恶性刺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假如就网瘾而论的话,可以有好多好多方法来解决。”

假如不是唯一的手段,是不是可用的手段呢?这要看对孩子是否有害:

研究指出,由于治疗方法剧烈,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严重肝肾疾病,以及老年人和儿童,以及中枢系统疾病的,一定要慎用,会有造成认知损伤的危险。

医院的医生说,曾经使用过这种治疗仪的时候,按照治疗常规,对年龄有严格限制,必须18岁以上,就怕出事情。

可见这种疗法对孩子是有害的,或者说,至少有很大风险的。

很多家长认为假如利大于弊那倒也可以接受,那么,这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是如何起效的呢?

一位同学是这样回忆的:“这玩意就像小时候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打孩子,知道疼了,就老实了,得让你有个怕的东西,你不听话不配合,那就电到你老实。”

怎么叫不听话不配合?杨永信列出了一条长长的清单,只要违反一个,就往名字下画个圈,每星期攒够5个,就会被送去接受电击,这条清单上有什么呢?

“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等,一共86条,孩子们动辄得咎,需要处处小心。更不要说孩子不服从管理,处罚更加严厉。

孩子会在惧怕之下服从,做出家长想要的反应,看起来是被治愈了,其实疗效是假的。

可见杨永信的这套方法,不但无效,而且对身心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假如这就是所谓的“戒网瘾”,为什么学校还开了10年?这是因为杨永信擅长利用家长的心态进行自我包装。

家长心态一:不问过程,只看疗效。

杨永信对策:宣称有90%的治愈率,并且经常胁迫孩子配合他进行案例展示。

除了电击和服用精神类药物之外,杨永信还经常把孩子和家长召集到一起开会,名曰“心理大课堂”。假如在课堂上,被要求分享的孩子不配合,回去就等着被狠狠处罚吧。孩子被迫服从了,但在家长看来,这就是活生生的广告。

在网戒中心的电脑里,储存着很多孩子的演讲稿,除了讲述自己感受以外,不乏对网戒中心和杨永信的称赞。孩子的赞美,也被网戒中心当成一种成果和收获。这些案例会被发表在杨永信个人的微博和博客中,急切想要让孩子戒掉网瘾的家长自然是信得不得了。

家长心态二:迷信权威

杨永信对策:用政府、院士等人给自己做背书。

很多家长之所以信杨永信,是因为他得到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他之所以得到了这份津贴,是因为在年的时候,他在当地出了名之后被当地记者报道了,引起了政府的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md.com/xkcs/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