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休克 > 休克症状 > 药品安全过敏休克,抢救的正确流程来了

药品安全过敏休克,抢救的正确流程来了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xwdt/
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xwdt/

过敏休克,抢救的正确流程来了!

严重过敏反应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凡使用药物的患者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死亡,引发医疗纠纷。作者通过检索、分析药物过敏性休克引起的死亡病例发现:国内严重过敏反应抢救中存在诸多误区。现参考国内外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绘制了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供大家参考。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6个月以下,50ug(0.05ml);6个月~6岁,ug(0.12ml);6~12岁,ug(0.25ml)(摘自《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仅供参考)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葡糖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g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s。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等升压药支持。

4、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4.1糖皮质激素

早期大剂量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晚期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如氢化可的松(~mg)或甲泼尼龙(~mg)静脉滴注。

但是,不应该把皮质激素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激素起效不够快,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4.2抗组胺药

可静脉或肌注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以缓解皮肤的相关症状。

特别提醒1:国内常用的抗组胺药为异丙嗪。但是,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特别提醒2: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只有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其它情况均不用钙剂治疗。

5、高血糖素

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对对使用肾上腺素无效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应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静脉注射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6、监护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好转后需要观察,但尚无证据提示需要观察多长时间。

伴有呼吸系统损伤的患者,应该至少监测6~8个小时;伴有血压过低的患者至少要监测12~24小时。

二、严重过敏反应抢救错误案例

错误一: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患者,女,52岁。年2月27日,因转氨酶升高,遵医嘱予以异甘草酸镁mg+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滴。输液约2分钟时,患者出现嘴唇发绀、叹息样呼吸、四肢发冷,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立即停药,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吸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l,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错误二:把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

患者,女,84岁,诊断为“慢性胃炎,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药、抗感染药、止咳化痰药、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9年12月21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ml。在输液1分钟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急,颜面紫绀,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立即停药,予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强心、升压,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抗过敏治疗,数分钟后死亡。

错误三:静注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患者,女,48岁。因胸片示支气管炎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输液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未测及,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等。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酸钙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要参考文献:

楼滨城.

罗佳伍,奕曹丽,芝静.滴异甘草酸镁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国药,,18(12):

徐曙霞,李栓娥.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35(32):

陈志宏,陈冰.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现代药物与临床,,25(6):

高玲,杨晓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8,10(6):

来源:药评中心

文:Gcplive

医学百科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特别是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某些食物(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起严重过敏性反应。

病因

绝大多数的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外界的抗原性物质(某些药物是不全抗原,进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进入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IgE抗体,其中IgE的产量因体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些特异性IgE有较强的亲细胞特质,能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结合。此后当同一抗原物质再次与已致敏的机体接触时,就能激发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其中各种炎性细胞释放的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组织器官水肿、渗出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严重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本病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休克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出,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其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

1皮肤黏膜表现

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症征之一,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等。

2呼吸道阻塞症状

喉头水肿、和(或)支气管痉挛(哮喘)是本病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患者出现咽喉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3其他症状

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诊断

本病发生很快,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诊断。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叮咬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而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治疗

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处理十分重要。开始治疗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护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功能。

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除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2.确保患者气道开放,给氧。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或床旁气管切开。

3.立即给肾上腺素,小儿0.01mg/kg,最大剂量0.5mg/次,皮下注射,必要时每隔15分钟重复1次;成人首次0.5mg,皮下或肌注,酌情重复。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病的首选药物。如果出现低血压或对起始的肾上腺素剂量无反应,静脉给入1:0肾上腺素,输入生理盐水20ml/kg;如果低血压持续存在,予肾上腺素或多巴胺静脉滴注。

4.糖皮质激素,疗程不超过3~5日,或地塞米松,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一般用药1~3日。

5.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哮喘。

6.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或异丙嗪。

7.监测生命体征,最少观察24小时,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md.com/xkzz/3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