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休克 > 休克症状 > 血压偏低,我需要为此担心吗
血压偏低,我需要为此担心吗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作为心内科医生,最常说的都是血压升高的问题,因为高血压的确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碰到很多人向我咨询,血压偏低是不是不好?低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低血压的问题。
什么是低血压?低血压的危害大吗?
通常我们说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小于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那么,正常血压的低限是多少呢?
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因为高血压的定义是以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水平升高到一定水平时的血压为诊断的界限,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发现长期血压偏低会带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就不好从长期的疾病风险程度来定义低血压。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血压越低越好呢?当然也不是。
血压过低会使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器官的缺血缺氧,这种血液灌注不足时间稍长(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人体就不能承受了。
所以,如果血压低于了生理可以耐受的极限,很快就会产生各种症状,比如头晕或晕倒,尿量减少,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意识模糊,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休克,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情况。
不过,如果没有产生休克的表现,没什么特殊的不舒服,较低的血压就没有引起身体器官灌注不足,也就不会引起什么伤害。
通常来说,引起休克的血压会低于90/60mmHg,但并不是说低于90/60mmHg的血压一定会引起休克,是否存在休克还是要以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为判断的标准。一部分人群,尤其一些青年人,女性,瘦弱的老人,常常有基础血压偏低的情况,血压在90/60mmHg左右,甚至低于90/60mmHg,但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起身时常感到头晕,这也是低血压吗?
在低血压人群中,有一类特殊的情况倒是经常会发生:长时间站立,或者突然站立起身的时候,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直立性低血压,也叫作体位性低血压。
为什么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呢?
因为重力的关系,在我们站立时,血液向上流动的阻力是增加的,大约会有-mL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和内脏,所以流回心脏的血流量迅速减少,引起控制血压的神经系统代偿性调节,使心率增加,血压上升。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直立姿势时由于神经调节的作用,收缩压会轻度下降(5-10mmHg),舒张压会升高(5-10mmHg)、脉率会增加(10-25次/分)。但如果这套调节系统调节不到位,就会导致直立姿势时血压明显下降,引起头晕等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的情况在老年人中会更常见,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上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神经调节系统的反应能力也下降。
另外,如果体液丢失较多,比如大量呕吐腹泻或是出汗后;饮酒以后;使用一些扩张血管、影响血压或神经调节的药物,都可能会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能会经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还有一些疾病的患者在餐后1-2小时也会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例如糖尿病。
由于直立性低血压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到正常,症状就可以改善。因此对于直立性低血压,最重要的在于寻找病因或者是诱发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的诱因,包括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酗酒,使用的药物等。
直立性低血压最主要的风险在于可能会引起跌倒。因此,建议曾经发生过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在改变体位时,就是从坐位、卧位变为直立位时缓起慢动。尤其是老年人,晨起起床时可以在床边上坐一会儿再下地;上厕所,长时间蹲或坐之后站起来时,最好能有可靠的扶手。如果感到头晕,要尽快找到可靠的可以扶助的地方,尽量坐下以避免跌倒。
日常生活中,穿预防型的下肢弹力袜,增加下肢血液的回流,也有助于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对于基础血压偏低的人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适用吗?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一些基础血压偏低的人常常问我的:医生,我日常的血压只有90/60mmHg,以后是不是血压到了/80mmHg以上就算高血压了?
这个问题的确比较难回答。
一开始我们提到,高血压是以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和平均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程度来定义的。从流行病学数据来说,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倍。
所以,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高血压定义是/90mmHg以上,就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倍时的血压。而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到/80mmHg,这时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比平均风险升高0.5倍左右,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以更早地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更积极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说到这里,相信您也会明白,高血压的诊断界限是从群体的角度来制定的,那对于相对比较特殊的个体,的确不能完全用群体的诊断界限来评估。但是从医学实践上来说,也从来没有哪个比较权威的专业学会或是指南,提出过对于基础血压较低的人群,可以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时,就是给临床医生们出的难题了。
所以碰到类似的情况,我想更合适的做法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首先,对于所有血压较自己的基础血压升高的人群,采用生活方式改善来干预血压,包括健康的饮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减重,减轻工作压力等等。
如果生活方式改善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目标,患者的确在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20/10mmHg以上,也伴有一些高血压相关的不适症状,比如头痛,头晕等等,或者患者非常在意自身的心血管相关风险,医生也向患者详细介绍了干预治疗可能带来的益处,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家共同来商议是否需要启动药物治疗。所以,这个决策是非常个体化的,而不是说一定不能诊断不能治疗。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基础血压偏低,终身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是要小很多,这样的朋友们要暗自庆幸,自己可是在心血管健康这个层面赢在了起跑线上。
如有更多相关问题可点击此处线上问诊医生
「免责声明」
本文经卓正医疗健康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以发邮件至:medicine
distinct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