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休克 > 休克预防 > DX10CVVH联合HP治疗感染性

DX10CVVH联合HP治疗感染性



床旁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导读

感染性休克为ICU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全身性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受损而诱发的复杂性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严重烧伤、术后等严重疾病并发感染者,病死率可高达50%~87%,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采取脏器功能支持、液体复苏以及抗感染治疗为主,但是疗效欠佳。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临床研究发现,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对休克患者机体内的炎性介质予以清除同时起到改善机体血液动力学的作用,但是其费用较高且单独使用存在一定限制性。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采用持续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就对床旁CVVH联合H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年2月至年1月收治我院(东南大学医医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0±11.8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采取双腔股静脉置管,以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作为置管部位。采用由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X-10血液净化机,向患者实施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CVVH)治疗,将置换液速度控制为3L/h,血流量控制为mL/min,滤过治疗时间为8~10h/d,持续治疗3d。滤过治疗期间需密切对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及时合理地调整电解质溶液的用量。同时仔细检查患者的实际凝血功能,实施个性化的抗凝治疗。

2.2观察组

在予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予以HP间断治疗:应用HA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肝素抗凝后与血滤器串联,首剂静脉推注15~25U/kg肝素,继续泵入5~15U/(kg·h)肝素追加,同时每间隔4h对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监测,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1.5~2.5倍对于有显著出血倾向的患者停止肝素治疗。HP间断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h,持续治疗3d,连续治疗12h后需对血液灌流器进行更换。

3、观察指标

干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清乳酸水平、血液流动力学变化(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清乳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清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清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1、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11.43%)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以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发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增多以及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猛,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大多学者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内的炎性反应系统失控或过度激活密切相关,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大量复杂的细胞因子过度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瀑布效应”,炎性因子作用于组织和器官,可导致器官功能发生障碍,各种炎性因子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中,可对机体内的其他炎性因子予以激活,并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诱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为清除机体炎症介质,下调促炎性反应发生,稳定内环境,中断炎症反应的恶循环。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被普遍应用于血液炎症介质的清除中,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CVVH技术为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类型,其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高通透性的滤过膜从而提高了滤过的超滤率,能够对血液中大量含毒素的体液进行滤过。床旁CVVH技术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但是,单纯的血液滤过清除细胞因子的能力有限,滤过膜可因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达到饱和,继而影响血液滤过效果。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相结合的特性,膜亲水、疏水位点以及电荷的影响均可影响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此外,血液滤过技术对于内毒素等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也并不显著,因此血液滤过技术对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具有一定限制性。

HP技术可通过广谱吸附剂对各类毒素以及大中分子介质进行吸附,起到优势互补效果,除了能够对患者体内的小、中、大分子毒素进行有效的清除,而且能够对血液滤过治疗中不能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也能进行有效清除。通过对炎性因子的清除,有效改善组织血管的张力,改善机体血液动力学,逐渐恢复被抑制的免疫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床旁CVVH联合H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1]马蕾.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在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15(2):20-22.[2]郑佳佳,孙爱宁,张彤彤,等.降钙素原监测与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16(4):-.[3]马静.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运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1(8):-.[4]VillaG,NeriM,BellomoR,etal.Nomenclatureforrenalreplacementtherapyandbloodpurificationtechniquesincriticallyillpatients:practicalapplications[J].CritCare,,20(1):.[5]苏进志.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37(1):29-30.[6]白玉龙,宁宗,杨舟,等.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52例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38(5):-.

往期精选

文案整理:邹贵勇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md.com/xkyf/35397.html